唯一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民族自研ADC药物,两大适应症均入医保

近日,荣昌生物制药宣布:由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原研抗体偶联药物(ADC)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商品名:爱地希®)的新适应症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版)》乙类部分,用于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且HER2过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此举也表示维迪西妥单抗的胃癌、尿路上皮癌两项已获批上市适应症均已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版医保目录将于2023年3月1日开始执行。

微信图片_20230202140215.png

临床需求驱使新药研究加速:尿路上皮癌发病逐年走高,中国患者亟需创新治疗方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表示:尿路上皮癌(UC)是最为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发病部位常起源于膀胱,也可见肾盂、输尿管等上尿路部位,虽然患者多以外科手术治疗干预,但很多患者容易发生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并且晚期患者的整体预后往往较差,约20%的患者在确诊时就已发生转移或病程已进展至不可切除阶段,因综合治疗手段有限,长期以来这部分患者均实施以化疗为基础的系统治疗,此外部分患者能从联合免疫治疗PD1或PD-L1单抗的治疗中获益,但是整体的获益程度仍未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在这一领域开展研发的相关新型药物,纷纷锁定这一相对小众的瘤种,集中开展一系列的临床研究,部分走在前面的药物,已经覆盖了从晚期后线、到一线再到围术期应用阶段的探索,这当中最亮眼且目前从国际视野上看最具临床意义和价值的,当属抗体偶联药物。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新增尿路上皮癌病例于 2030 年将达到约 66.2 万例,2025 年至 2030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2.5%,而在我国,近些年来尿路上皮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增速高于全球水平,预计于2030 年将达到约 10.6 万例,需引起临床医师及民众的关注。此前,针对尿路上皮癌的治疗包括含铂化疗、靶向治疗(ATR抑制剂和FGFR抑制剂等)及免疫治疗等,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出现为其治疗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国产ADC类药物维迪西妥单抗临床数据突出,获中美两国突破性疗法认证

ADC药物是一种通过化学连接子偶联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与高效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细胞毒性载荷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经过血液循环后,单抗会与肿瘤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为ADC-抗原复合物,该复合物可通过内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溶酶体内,随后释放细胞毒性载荷以高效、精准地杀伤肿瘤细胞。相比起传统化疗药物,ADC药物精准度更高,对自身健康体细胞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较小。

郭军教授表示:维迪西妥单抗是一种国内创新、自主研发的靶向HER2的ADC药物,药物设计精巧之处在于,通过可裂解的连接子技术实现了细胞毒性载荷MMAE小分子药物与HER2大分子单抗Disitamab的偶联,在抗体和靶点的选择上考虑对HER2靶向,现在回顾来看,应该说在尿路上皮癌中确实是“押对了宝”。每一类创新类型药物的临床研究,绝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在用于尿路上皮癌治疗的抗体偶联药物里,目前从国际上已经披露的结果可以发现,对于尿路上皮癌HER2靶向的ADC疗效显著,不仅因为尿路上皮癌肿瘤细胞HER2普遍的表达以及较高的表达程度,也因其携带MMAE的毒素分子能够发挥很好的抗肿瘤活性,这与国际上EV报道的同类型研究数据结果相呼应。我们有关于维迪西妥单抗的三项临床研究结果在2022年ASCO大会上形成一个Poster Discussion的专题讨论[1,2],这在中国新药临床研究走向全球亮相的道路上,应该说还是第一次。

在单臂、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RC48-C005(NCT03507166)中,对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标准化疗后失败的HER2过表达局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维迪西妥单抗的治疗在中位随访20.3个月后,客观缓解率(ORR)达到51.2%,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达到6.9个月与13.9个月。在维迪西妥单抗的注册临床研究RC48-C009中,针对后线治疗比例更高的患者,维迪西妥单抗仍能达到50%的ORR与76.6%的疾病控制率(DCR),mPFS与mOS分别达到5.1个月与14.2个月。

而在另一项IB/II期临床研究RC48-C014[3]中,维迪西妥单抗联合PD-1单抗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一线治疗的ORR超过了70%,中位PFS达到9.2个月,在HER2 IHC 3+患者亚组中ORR更是达到100%,且安全性方面在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较国际上其他ADC药物也具有优势。

基于临床研究中的良好表现,维迪西妥单抗也获得了中国NMPA和美国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并于2022年4月在国内获批上市,适用于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且HER2过表达的局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成为国内首个获批尿路上皮癌适应症的ADC类药物,并写入了国内指南。

HER2低表达同样适用,维迪西妥单抗有望为尿路上皮癌全人群带来获益


郭军教授继续提到:除了已获批的对HER2过表达人群具有确证的疗效外,维迪西妥单抗针对HER2低表达人群同样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作为尿路上皮癌的预后不良生物标志物之一,HER2检测的临床意义已经获得各大指南的支持,包括病理与临床专家就UC HER2检测的专家共识,CSCO UC 2022年版最新更新的指南以及CUA的指南中,都在提及甚至明确推荐对于尿路上皮癌患者要常规进行HER2免疫组化的检测,以指导临床决策的制定。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看到,很多患者在检测HER2 IHC后,其结果不满足2+、3+的情况,这类患者人群比例更大,且对新药治疗的需求也是强烈的,这一患者群体能否从维迪西妥单抗的治疗中获益,是我们认为一个有待回答的重要的临床问题。

基于上述背景,由郭军教授领衔的国内、开放标签、单中心、探索性II期临床研究RC48-C011研究[1]是全球首个在HER2(IHC)1+患者中探索HER2 ADC疗效的临床研究。研究初步结果显示,维迪西妥单抗对整体可达到26.3%的ORR,对于HER2(IHC)1+患者,ORR达到38%,提示了其对于HER2 IHC相对低表达的患者同样具有不差于化疗的疗效,这或将有助于维迪西妥单抗未来在尿路上皮癌的获益人群选择,开展后续临床研究工作以及推动标准治疗模式变化的过程中,提供一些证据和提示。RC48-C011研究的这一结果在ASCO 2022年的Poster Discussion中也被采纳和讨论、与维迪西妥单抗的单药二线及后线治疗(RC48-C005 + C009)[2]、一线联合免疫单抗的治疗(RC48-C014研究)[3]并列为目前维迪西妥单抗在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三个重要的研究结果。

随着我国新药自主研发和临床研究工作的广泛进步,作为中国临床肿瘤医师,能够普遍感受到我国肿瘤诊疗的跨越式进步,包括尿路上皮癌等相对小人群的肿瘤类型,也能迎来更多治疗选择的春天。郭军教授深有感受,他总结到:维迪西妥单抗在尿路上皮癌新适应症的获批后,以国家谈判迅速纳入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也成为我国尿路上皮癌治疗与国产ADC类药物发展的关键事件,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新起点,不仅将丰富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治疗选择,也将有望在未来对临床诊疗格局产生更大的影响。基于扎实可靠、广泛而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让原创新药好药快速进入临床视野,走入临床实践中成为可用利器,也让国家医保政策的作用与红利得以发挥,国家医保谈判对药物甄选一定是侧重于药物的疗效确切及具有相对科学的患者人群选择以及正确合理的临床用法,这才能切实帮助到患者和患者家庭,不仅驱除病痛,也要控制经济花费。因此开展这类新药的临床研究意义很大,未来会有越来越丰富的临床决策依据,特别是临床研究思路上的创新,突破原有多年的所谓国外垄断,会让我们的患者获益,同时逐步降低重大疾病的国家卫生健康经济负担。

维迪西妥单抗作为全球首个获批适用于尿路上皮癌的靶向HER2 ADC类药物,同时也是首个进入医保目录的国产ADC类药物,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对于HER2过表达患者优秀的疗效与安全性,对于HER2低表达患者也展示出治疗的潜力,我们期待其未来在尿路上皮癌中作出更多具有临床意义的探索。

                

来源 | 肿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