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25日,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妇科肿瘤学学术会议(CSGO)在泉城济南举行,国内外知名专家汇聚一堂,分享妇科肿瘤诊疗学术成就、交流经验体会。
25日上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郑敏教授作了《ADC药物在妇科肿瘤治疗新进展暨病例分享》主题报告,深入解读维迪西妥单抗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所取得的优异疗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许君芬、聊城市人民医院王红英两位教授共同主持了本场专题会。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权威国际数据显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均居于第四位。在中国,每年新增子宫颈癌病例约11万,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
演讲中,郑敏教授对ADC药物的概况及发展历程、作用机制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她说,区别于传统化疗,ADC是结合了化疗和免疫疗法的高效药物,能特异性识别目标癌细胞,通过破坏DNA、微管蛋白等阻止细胞分裂,起到杀死癌细胞的作用,具有毒副作用小,精准靶向的特点,在晚期和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郑敏教授介绍,ADC药物可根据抗原、抗体、连接子、药物毒性载荷及偶联方式进行分类。目前全球已有15种ADC抗肿瘤药物被批准上市,荣昌生物维迪西妥单抗是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ADC药物,有望引领宫颈癌治疗进入全新的抗HER2类ADC时代。
维迪西妥单抗采用全新的、亲和力更强、内吞效果更好的人源化抗体,并使用先进的连接子和小分子毒素药物,对肿瘤能实现高效杀伤。郑敏教授以维迪西妥单抗已开展的RC48-C018和PRaG3.0两项临床研究为例,分享了HER2 ADC药物在妇科肿瘤的最新进展。她提到,RC48-C018临床研究显示,在22例子宫颈癌患者中,ORR为36.4%,在HER2表达(IHC 1+,2+,3+)的复发、转移子宫颈癌患者中,维迪西妥单抗显示了积极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IHC 1+人群ORR达到50%,提示抗HER2 ADC药物治疗宫颈癌获益人群范围更广;PRaG3.0(布拉格)临床研究显示,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放疗、PD-1/L1抑制剂、GM-CSF和IL-2 治疗包括子宫颈癌、卵巢上皮性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的妇科肿瘤中,ORR为66.7%,HER2 IHC 1+患者与IHC 2+~3+患者反应相似,安全性良好。
此前,RC48-C018和PRaG3.0两项研究结果已分别在2024 ESGO(欧洲妇科肿瘤学大会)和2023 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发表。8月17日正式发布的《妇科恶性肿瘤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年版)》中,维迪西妥单抗入选推荐用药,用于HER2 表达(IHC 1+,2+,3+)的复发转移性子宫颈癌,复发卵巢上皮性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以及复发转移性子宫肿瘤等患者的治疗(2B 级推荐)。
报告最后,郑敏教授还分享了多个维迪西妥单抗联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临床应用病例。临床病例显示,维迪西妥单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精准、安全、强效的治疗特点,并能实现快速起效。
郑敏教授的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高度认同,大家一致认为,维迪西妥单抗作为国产原创ADC,临床价值巨大,疗效显著,在可及性方面优势明显。随着新增适应症的不断拓展,维迪西妥单抗将成为晚期妇科肿瘤患者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