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webp.png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念生教授

640 (1).webp.png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魏蔚教授

8月10日下午2点,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的大会主会场,进入SLE专场的“专题会”时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念生教授作《靶向B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进展》主题报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魏蔚教授主持了本场专题会。

6401.webp.png

杨念生教授回顾了B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抑制体液免疫的6种方法。对于“特异性抑制B细胞生长因子”这一方法,重点介绍了新型生物制剂泰它西普的作用机理,及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重要临床研究结果。

B细胞驱动的体液免疫异常是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核心发病机制。当自身反应性B细胞过度激活时,会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这些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会引起不同组织和器官的损伤,从而导致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杨念生教授提到,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B细胞治疗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抑制体液免疫主要有以下6种手段:直接清除抗体,加速IgG降解,直接清除B细胞或浆细胞,非特异性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特异性抑制B细胞生长因子,抑制B细胞相关信号通路等其他方法。

针对“特异性抑制B细胞生长因子”,杨念生教授重点讲解了双靶创新药物泰它西普独特的作用机制和优异的疗效。泰它西普是一种新型全人源重组 TACI-Fc 融合蛋白,能够同时阻断APRIL和BLyS,抑制B细胞成熟、分化及浆细胞分泌抗体,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泰它西普在治疗多个自身免疫性疾病上数据领先且治疗潜力巨大。对此,杨念生教授进行了详细介绍。

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国内Ⅲ期验证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泰它西普治疗SLE患者4周即可快速起效,第52周时SRI4应答率高达82.6%,显著改善多项免疫学指标低尿蛋白水平,延迟SLE复发时间,显著降低SLE患者的复发/重度复发风险。

泰它西普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国内Ⅱ期临床研究提示,泰它西普治疗pSS患者24周后,ESSDAI评分显著降低4.3分,ESSPRI评分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明显改善,同时对泪腺和唾液腺功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泰它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国内Ⅲ期研究结果显示,泰它西普治疗对甲氨蝶呤(MTX)应答不足的中重度RA患者,自第4周起,显著提升RA患者ACR20应答率,24周ACR20应答率67.4%,达标患者比例显著增加,显著减少RA患者的关节结构损害。治疗第24周,92.8%患者无影像学进展,48周89.9%患者无影像学进展。

杨念生教授表示,随着科学家对B细胞与自身免疫疾病内在关系的不断探索和深入了解,将有助于开发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由于自身免疫疾病领域慢病属性显著,生物制剂厚积薄发,有望取代传统方案。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制剂,泰它西普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其广泛的应用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生物制剂使用的时机不断提前,未来泰它西普在自身免疫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